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公司简介 园区简介 标准化厂房 多层框架厂房 定制厂房 园区服务
基地动态  Standardized factory building
第一家孵化器是怎么诞生的?
2018-09-18 14:17:12 来源: 作者: 浏览:1807

世界上第一家孵化器的诞生,与一座占地8万平方英尺的养鸡场有着紧密的联系。

1959年,纽约州Batavia最富有的家族MancusoFamily花费18.5万美元买下了一座占地85万平方英尺的废弃工厂。

这座工厂原是农用机械生产制造公司Massey-Harris的生产基地,1957年,由于经济衰落,该工厂被迫关闭,数千名Batavia居民失去了工作。

Massey-Harris的倒闭令Batavia的经济一落千丈,居民失业率一度高达18%。而Mancuso家族的产业同样受到了严重冲击,毕竟一群没有收入的人是不可能到Mancuso的餐厅和剧院消费的。

Mancuso家族决定买下这片占地面积巨大的废弃工厂,本希望把这个工厂转租给其他企业,重新带动Batavia的就业。

然而这些企业主们对这座有80年历史的建筑不屑一顾,不得已,Mancuso调整了战略,目标不再放在有能力一口气租下85万平方英尺工厂的大企业身上,而是寻找无数个小租户来填充这片面积巨大的工厂,并制定了优厚的入住条件,其中包括短期租约、共享办公用品和设备、免费商业建议和秘书服务、对接银行贷款等。

Batavia的人气越来越旺,逐渐摆脱了Massey-Harris工厂关闭造成的阴影,这片曾经被废弃的土地逐渐成为新的工业和商业中心—Batavia IndustrialCenter (BIC)。

早期的Batavia IndustrialCenter

(来源google)

而在最早入驻BIC中心的租户中,有一家养鸡场,这家总部位于罗切斯特市的养鸡场,想找一片空旷的场地孵化小鸡,Mancuso划出8万平方英尺空地租给了这家养鸡场。

1963年,BIC已经成为新商业模式的标杆,各类企业的入驻,重新盘活了Batavia小镇的经济。在带领一位记者参观这片重新焕发活力的建筑群时,眺望着规模庞大的养鸡场,BIC的负责人Joe灵光一现,对记者说道:“你看,他们正在孵化小鸡,而我做的恰巧是:孵化企业(Incubating Businesses)。”

1979年,BIC的宣传材料中正式出现了如下标语,“America’s Original Business Incubator”(美国创新式的商业孵化器),由此开始,为初创企业提供包括办公空间等多种资源在内的商业模式正式被定义为孵化器(Incubator)。

如今,60年时间过去了,BIC仍然在同一地点开展业务,管理者依然是Mancuso家族。空间提供约7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和生产空间,支持各类企业发展。目前入驻的企业包括一家固定螺丝制造商,一个社区剧院,一个艺术特效设计工作室和一个CrossFit健身房。

同时,BIC孵化器也一直向外界传达着这样的理念:

世界上大多数孵化器都将资源投入到了那些性感、高增长、具有爆炸性的公司,他们时时刻刻释放着‘我们需要风投,我们要接管世界’的信息,诚然,这很酷,世界需要这样的人。但我们更关注每一个平凡的人,每一个平凡的创业理念,因为我们相信处处皆可创新,所以我们热衷于帮助每一个人。

中国的孵化器发展较晚,是从1984年开始的。

当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人员、知识分子下海大潮泛起。

但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创办公司必须要找个挂靠单位;民办企业被视为个体户,享受不到国家给予国营单位的各种待遇;“下海”创业的科技人员的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等没有部门管理。

为敢于走出体制创业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可以挂靠的“庇护所”,国家科委(科学技术部)提请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发展孵化器。

根据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的建议,武汉市政府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东湖地区,成立了“东湖智力密集小区规划办公室”。1987年6月,中国首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正式成立。

 

成立不久后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

6间厂房,659平方米……外加武汉市科委拨的8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这便是中国首家孵化器的全部家当。

但是在当时,很多人还觉得“下海”是不务正业,创业中心的广告在高校中引发了争议。但创业中心的筹备者们还是坚持每天一早就骑着自行车到附近高校的告示栏中张贴的“招‘蛋’入孵”的小广告。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中国第一代激光专业毕业生孙文从武汉一家研究所出走,“下海”创立楚天光电子公司(下称“楚天激光”)。

然而整整一年,公司没有接到一个订单;又恰逢全国清理整顿公司, 原决定由市里拨给的10万元开办费停止支付, 公司只能靠贷款维持生产,得知创业中心成立后,孙文立刻搬了过去。

1987年,楚天激光成为创业中心第一批入孵企业,得到了120平方米的免费生产场地,以及近100万元的贷款。

1990年,创业中心又通过国家火炬计划申报途径,为楚天激光争取到了460万元的信贷支持,并联合数家企业成立担保基金为其担保。两年后,楚天激光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随即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

如今的楚天激光已经成长国内规模最大的激光系统设备制造商, 多次承担国家火炬计划等重大国家级科技与产业化项目, 在激光技术领域创造了20多项 “ 中国第一”。

武汉经验的成功很快被复制开来,科技企业孵化器被列为“火炬计划”重要内容,开始在中国遍地开花。

1987年至2000年,全国孵化事业在火炬计划的强力推动下进入迅猛发展期,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其孵化器发展的数量、质量、政府投入的资金和政策力度都远超武汉,很多武汉科技人才都被东部沿海地区吸引去创业发展。

另一方面,虽然当时中国已有几百家企业孵化器,但无一不是由政府投资,没有一家是民间资金建设的;孵化器的营运服务费用也全部由财政支付,没有一家依靠自身的利润维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1年,东湖对原有事业框架进行了全面的企业化调整,实行企业化的经营模式和公司化管理制度,把孵化器建设的发展的投入作为资本,自负盈亏。并依靠市场机制,利用“众筹”的方式,筹集近8亿元社会资金,启动了中国第一个超大规模的企业孵化器——光谷创业街SBI建设,又开创了民间资本投资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先河。


文章来源于:园区在线(YQZXGZH)

作者:不思量

部分内容参考:

《孵化器鼻祖,60年前竟是一家养鸡场?! 》

作者:勾搭硅兔君(ID:sv_race)

-THANKS FOR READING-

上一篇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创业须知:孵化器最大的价值体现..
陕ICP备13001328号-1